法相山全球資訊網

法相山全球資訊網 - 悲智雙運、福慧人間

慈智法師心語   釋說心語 傳承祖師公案   修心小品
善之生活篇 善之教育篇 善之家庭篇 善之職場篇 集資淨障篇
 三千佛法會 禮拜三十五佛  地藏王法會 慈悲三昧水懺 大乘八關齋戒  朝山轉法輪   浴佛法會   佛一法會   禪一法會   樂活農場
法相之友導讀 當下善轉讀者分享 半日體驗課分享
關於我們

無明

  苦的因緣是來自於哪裡呢?以佛家的專有名詞叫做「無明」;顧名思義就是「不知道」、或是「顛倒的知道」。可以分為兩種:
1、單純的不瞭解,還不會製造太大的問題。
2、顛倒的瞭解—「邪見」,這個就有大麻煩了。
每一個人都想離苦得樂,但是為什麼追求的結果卻是離樂得苦?主要就是因為完全不知道什麼叫做苦因、什麼叫做樂因;或是認為所要追求的唯一快樂,就是今世的榮華富貴,顛倒執取地往這個方向拼了命去追求,結果耗盡大半人生後才發現還是一場空。又或即便已家財萬貫,當死主來臨時卻仍得捨下一切而去、萬般帶不走。




業果

  佛家說「果隨因力而轉」,每一個果皆隨因力而轉,造作什麼樣的因,其結果就如那樣;因越好,所產生的果就會越好。凡夫的心和身,都是由種種不瞭解或顛倒瞭解的因緣而形成。姑且先認定大家都相信有前後世的存在,「今世」會形成的主要原因,是因為「前世」所造的許多業今世成熟了,於是結合前世的意識,投生在今世父母親的精血結合。在過程中,把今世父母親的精血看成一個貪愛的境,於是銜接了它。精血本身並不可愛,並非是一個貪愛的境,卻因許多業力的顯現將其看成可愛的境執取了它,這便是顛倒的執著,這種與實際狀況完全不吻合的顛倒執著,讓我們的意識融合在今世父母親的精血中;所以我們這一世的身心是由「業」和「煩惱、無明」所形成。

  既然果是隨因力而轉,我們今世身心的因又是由業和煩惱、無明而來;那麼果是怎麼樣,就可想而知了。由於整個輪迴的掌控者居然是笨蛋—「無明」。如果控制身心的是一個非常有才華智慧的人,那麼我還甘願成為他的奴僕;但是今天主控的是個不瞭解、甚至於顛倒瞭解的、還是世界超級大笨蛋,那輪迴有什麼可留戀、貪著的呢?




由無常而知苦

  世間萬事萬物乃至我們的身心,本身就具有壞滅性質的無常性,也就是第一剎那的事物在第二剎那時,就會改變而不存在了;然第一剎那的事物在第一剎那時,就具有會變的特質。而且它在每一剎那壞滅的過程中,不只是轉變而已,而是在無明當下、往痛苦當中去轉變;也就是往「愚癡」方向去轉變。例如:我們都非常照顧身體,給它吃的都是最好的、喝的也是香甜的;但是所排出來的糟粕都是臭爛不好的。人們花了大半的時間在美容保養身體,結果身體卻無法避免不堪一擊而帶來很多的病苦,最後還不是要放棄它投生下一世!探個究竟,這個身體每一剎那的轉變都是在往壞的方向,而非好的方向;因在生老病死不變的定律裡,身體在這過程裡就會帶來很多的無奈與病苦;其實這皆由業和煩惱帶來的,起源點都來自這顆心,也就是在每一剎那的想頭。如果仔細去思惟就會發現:熟睡時叫做「無記」,平常醒著時念頭大部分都是煩惱像綺語、散亂等。就像有一對夫婦在開車的時候,走到了十字路口,一人說要往左走、另一人則說應該要往右轉比較快,兩人就這樣為了要往哪邊轉而吵架了;煩惱就是這麼欺負我們的。有時看似芝麻綠豆般大的小事,只要有煩惱從中作梗,就能令人產生重大傷害的事情發生無比痛苦之事。因為無明本身的因都是往壞的方向去轉變;所以如果不刻意刻意地去改變它們,它們就會順其自然地往壞的方向去!難怪經上說:「由無常而知苦」了!




煩惱行相

  「由無常知苦、由苦知無我」,知道這種苦的因緣最主要是來自於煩惱,還要學習怎麼樣去解決、對治煩惱。因為不知道或顛倒的知道、執著,會讓我們生起煩惱如嫉妒心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常言道: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,我們也當然不會笨到把別人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上吧!然而,嫉妒就會把別人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上。比如說:你的同事或同學比你還要好,你就嫉妒了,內心就會有一種不爽的感覺,就會想用嫉妒去發洩。如果真實瞭解到自己的愚笨,就不會去嫉妒;如果不瞭解或顛倒瞭解,就會認為有情緒就是要發洩,唯有嫉妒才能發洩內心的不快;好像解決煩惱的唯一方式就是讓自己更煩惱—這就是別人越快樂你就越痛苦,真是顛倒啊!




對治煩惱

  對治煩惱,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把實際的狀況看清楚:瞭解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單一面的,它是雙面或甚至於多元化的,可以用很多角度去看待,當我們能夠運用觀待因緣的角度作為思惟的基礎,認知到每個東西都是由很多因緣聚合而形成的,透過各種因緣和合的認知間接地體會到「無有自性」的實際狀況,那單一的執著自然而然就會瓦解。

  試想,當我們在情緒很強烈時,手指頭很容易就指著某個對象;好像就是要抓到一個點:無論是貪或瞋;就是這個東西〈我要〉貪,就是這個東西〈我不要〉瞋,或是〈你最壞〉癡!諸如此類的情緒不需要靠理由,而是透過很強烈的衝動所形成;這一種不理智的情緒就是煩惱。通常煩惱和非煩惱乍看之下,好像有很多很相似之處,像「自信和我慢」、「忍辱與屈就」。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所謂忍辱就是一種屈就,其實不然!屈就是無論別人說什麼,你都說:是的,我服從你,這叫屈就;真正的忍辱,是透過理由刻意讓自己內心不產生瞋心,這才是真正的忍辱,而不是外表上的服從而已。還有「自信和我慢」,自信是要有的、我慢不能有。大體來說,煩惱都有一個特質—看不清楚實際的狀況、非能看清楚實際狀況,應知一切都是因緣觀待而有的。想要看清楚實際狀況,必須要先聽聞、反覆地去思惟、去串習訓練;以聞思修來培養智慧。所以,學佛的人頭腦要非常理智、隨時要看清楚實際的狀況,這樣才能儘量減少煩惱的產生。




四聖諦

  為了讓我們看清楚實際的狀況,佛說苦集滅道。痛苦「苦諦」是從哪裡來的?痛苦是由煩惱「集諦」產生的;這個煩惱要怎麼消滅呢?就是要把實際的狀況看清楚。最究竟、最實際的真相是什麼?就是「空性」。如果認知空性的話,我們就能夠看清楚最透徹斷除一切煩惱的境界—佛陀因而說了「滅諦」。滅的意思,就是把一切的煩惱或者是與實際不吻合的顛倒執著拿掉,於是滅諦是可以獲得的;為此我們必須修學「道諦」。苦集滅道是這樣形成的,也就是應我們眾生的需求,教導我們怎麼離苦得樂的方法。

  佛所說的「苦集滅道」是教我們如何離苦得樂的方法,但如果人只有這一世的話,講離苦得樂的苦集滅道幾乎就沒有什麼理由了。那麼人是不是只有一世呢?人有沒有前後世?如果沒有前後世,人類的生存似乎就只是如何美飾血肉之軀,可是這個臭皮囊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下,這樣一來幾乎沒有意義;但如果人有前後世,意識的續流會一直持續下去的話,那人生的意義就大了!這時讓我們燃起了新希望,只要努力堅持成為一個對治煩惱的勇士,好好利用臭皮囊戰勝煩惱,就會帶來一種自信和內心微笑的感覺,因為有前後世的關係。